你被健康特務盯上了嗎?台北市癌症篩檢影片的創意與反思
你被健康特務盯上了嗎?台北市癌症篩檢影片的創意與反思
勸你檢查不是壞事,但不該像押你去坐牢。

在114年7月1日開跑的《健康特務行動》中,台北市政府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推出一支結合任務劇情與衛教宣導的影片《健康特務行動:刮出你的身體密碼》(影片附於文末),企圖以幽默又帶點戲劇性的手法,推廣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四項免費癌症篩檢。
這種嘗試跳脫傳統宣導框架,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但當我們進一步檢視這段90秒的短片時,卻也不免發現,它弄得很緊湊,卻未必說得深刻,本文將淺談這支衛教影片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如何讓一個原本拒絕檢查的人轉念?
一般衛教影片常被認為嚴肅、生硬,難以吸引群眾主動觀看,而這支《健康特務行動:刮出你的身體密碼》試圖用任務劇情與親情說服顛覆這種印象。影片中,一位中年男子在年輕人扮演的「健康特務」勸說下,從抗拒走向接受四大癌症篩檢,看似完成了「拒檢者改觀」的戲劇轉折。
然而,現實世界的抗拒並不這麼容易被解開。
那些不願篩檢的人,常常並非不知道政府有補助,也並非缺乏健康意識,而是深藏著一種難以啟齒的恐懼:怕知道結果,怕拖累家庭,怕生活品質從此跌落谷底。
影片用「你自己也家族病史就應該多注意一下」這樣來自家人的關切來拉動情感,確實容易引發共鳴,但若無搭配實際利益說明或具體風險分析,便容易流於表面煽情,而無法轉化為實際行動。

數字夠多,但觀眾能共情嗎?
真正有力的衛教溝通,不能只停留在劇情推進的節奏掌控上,更要深入觀眾內在的焦慮與成本計算。影片在尾聲呈現了多組統計數據,如「每四分鐘一人罹癌」、「早期篩檢能降低死亡率」,但這些數據未必能構成足夠的行動誘因。
因為死亡率再高、發生率再頻繁,如果無法與觀眾個人的現實感受相連結,那就只是背景資訊而已。何不換個說法?比方說:「沒做篩檢的人當中,有一半等到發現時已是第四期」,或是「晚期治療一年平均多支出20萬元!」。這樣的數據不只是冷知識,更是為高風險族群帶來改變的正向壓力。
此外,影片雖有提到政府擴大補助,卻完全沒有說清楚實際上「補多少」、「去哪裡檢查」、「流程怎麼走」、「需不需要排隊」、「假日可不可以做」。在診間裡,最常聽到的不是「這會不會痛」,而是「這會不會麻煩」。這些才是決定一個人會不會去行動的關鍵。再好的口號與形象包裝,都敵不過一個明確的、貼近生活的行動指引。
創意不只是形式
這支影片的任務設定與角色設計確實令人耳目一新,但不得不說,「特務」的比喻實在讓人困惑。它企圖營造任務感與趣味性,卻無意間強化了一種上對下的語態,將高風險族群設定為「被鎖定的對象」,彷彿只有在被突襲、被規勸、甚至被半強迫的情境中,他們才會有所行動。
這樣的設定不只忽略了人性中對健康的自主渴望,也可能讓觀眾在潛意識中產生反感:為什麼我不願篩檢,就要被塑造成不理性、需要拯救的人?
衛教雖然要吸引人的注意,但同時是一段關於信任與理解的旅程。與其追求噱頭、新奇,不如踏實地回應人們心中的顧慮與疑問。當衛教重新回到人的語言與情境中,那些遲疑的腳步,或許就能悄悄向前。
圖片來源:【開心篩】健康特務行動_影片截圖

療寮診所作為台北夜診/健康諮詢推薦的診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包括家醫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及營養指導。診所位於雙北交界,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板南線捷運站,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現代人。
◆ 服務項目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家醫科: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
• 健保門診與自費疫苗施打
• 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 聯絡電話:0905-657119 👩⚕️ 劉欣欣護理長 📧 NicoleLiu3C@trulyhealt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