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場地辦展覽前,要準備哪些文件?
租場地辦展覽前,要準備哪些文件?
預約前心理有數。
在許多人心中,展覽的誕生往往始於第一張草稿、第一張作品、第一句想呈現的句子。然而真正讓展覽開始成形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而是那些看似行政、實則關乎整體合作流程的文件。
在我們這類社區型場館裡,看著不同策展人走進空間,帶著緊張與期待討論展期,我愈來愈確信:展覽的第一步,往往是在文件裡完成的。企劃書、展覽說明、需求表單,這些文字告訴我們,展覽的方向、作品的特性、空間將如何被使用。
今回就為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經驗之談,這些資訊越清楚,合作的步驟也越有踏實的節奏感。
而在所有文件中,場地平面圖可能是最被低估的那一份。
許多策展人第一次來場勘時,眼睛看見的是牆面、光線與氛圍;但當他們真正開始佈展,才發現沒有準確尺寸、沒有插座分布、沒有牆面高度的數據,就像沒有地圖的旅行。每一件作品的間距、每一盞燈的投射角度,都依賴這張圖表的精準。空間不是抽象的「感覺」,而是一個有著結構、限制與可能性的身體;平面圖,就是讓你讀懂這個身體的第一份語言。
展品清單與保險,則是展覽的第二個現實面。
展品清單讓場地方了解展覽規模、材質、脆弱程度,也讓場館得以判斷是否需要額外保護或限制。可能你會問:「真的需要這麼正式嗎?」但正因為作品重要,我們才需要共同確認它們能被安全照顧。而保險,並不是不信任,而是為未知留下一層柔軟的緩衝。沒有人希望它真的派上用場,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安心。
最末,展覽文案與合約是展覽開始對外發聲的部分。
文案讓場館知道該如何介紹你的展覽,如何在宣傳管道中保持資訊一致;合約則讓合作雙方在同一條線上,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需要提前告知、有哪些費用可能產生。這兩者不是行政流程,而是協作的規則。讓所有參與者能在同一份節奏上,安心地把展覽推向前。
展覽在牆上之前,其實先在文件裡成立
當我們在場地裡看著展品亮起燈光的那一刻,其實背後已經有一整套文件在支撐著整場展覽的骨架。展覽不是從佈展那天開始,而是從第一封 email、第一份企劃書、第一份場地圖開始成形。這些文件看似煩瑣,同時是思緒的整理、對齊。讓展覽能站穩、能合作順利、能被看見,也能被好好記住。

小店的靈魂在於使用者。
您在找療癒的空間辦活動嗎?療寮生活館 Chitchat LIFE 歡迎企業、學校、團體及個人來租用場地。請跟我們的場地小管家聯繫,我們將按照您的需求及預算,安排最適合的場地佈置模式,成為活動主辦方的最強後盾。
◆ 空間特色: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位於雙北交界,捷運站步行5分鐘
• 療癒藝文空間,恬靜巷弄中的1樓工作室
• 日式和室 / 塌塌米 / 木製傢具 / 香氛乾花 / 觀葉植物
• 定期舉辦運動課程,可動可靜,整面牆都是全身鏡
• 麥克風、投影器材、家庭影院音響 免費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