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血管沉默殺手!全面解析危險性、檢測標準與生活改善5大重點
【高血脂症】血管沉默殺手!全面解析危險性、檢測標準與生活改善5大重點
健康知識一次看懂!

高血脂症是一個「無聲的敵人」,沒有明顯症狀,卻悄悄威脅著你的血管與心臟健康。許多人平常覺得自己「沒感覺」、「沒不舒服」,但體內血脂已經悄悄超標,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等重大疾病。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血脂異常比例高達四成以上,而且年輕族群逐漸增加。這意味著,不只是中高齡族群需要注意,長時間外食、飲食高油高糖、缺乏運動的現代人,都是高血脂症的潛在高危險族群。
為什麼高血脂症這麼危險?
高血脂症並不是一種單一疾病,而是血中脂質指標異常的總稱,包括 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當血脂異常長期存在,脂質會堆積在血管內壁,形成粥樣斑塊,使血管逐漸變硬、變窄,血流受阻。
這些變化會引發嚴重後果:
- 腦中風:血管堵塞或血栓形成導致腦部缺血。
- 心肌梗塞:冠狀動脈阻塞,心肌細胞缺血壞死。
- 周邊動脈疾病:下肢血流受限,甚至可能截肢。
可怕的是,這一切往往沒有任何症狀!
所以才會被稱為「血管沉默殺手」。
如何判斷血脂是否異常?檢測數據一看就懂!
血脂檢測是判斷風險的第一步。以下是常見指標與標準值:

當檢測結果出現以下情況,就屬於高血脂症或血脂異常:
- 總膽固醇過高
- 三酸甘油脂偏高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保護力不足)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
誰是高血脂的高風險族群?
除了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以下族群特別需要警覺:
- 有家族遺傳病史(如早發性心血管疾病)
- 糖尿病患者
- 過重或肥胖
- 長期抽菸、飲酒
- 久坐、不運動的生活型態

如何預防與改善?生活保健 5 大重點
想要控制血脂,不只是吃藥,更要從生活做起!以下 5 大原則請記下:
1. 定期檢測血脂指數
成年人建議每年至少檢測一次血脂,特別是 40 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者。
2. 均衡飲食,減少油炸與加工食品
避免高油、高糖、高膽固醇食物,減少反式脂肪攝取,增加蔬菜、水果與高纖食物。
3. 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
體重控制與血脂有高度相關,BMI 控制在 18.5~24 是健康目標。
4. 戒菸、減酒
菸草與酒精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並影響血脂代謝。
5.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能有效提高 HDL(好膽固醇)。
👉 若經醫師評估需要藥物控制,務必按時服藥並回診,切勿自行停藥。
別讓血脂成為你的隱形炸彈!
高血脂症往往沒有警訊,卻可能一夕之間釀成嚴重後果。最好的治療,就是從現在開始預防。透過檢測、飲食管理、規律運動,再搭配醫師建議,你也能讓血管保持暢通,遠離中風與心肌梗塞的威脅!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 資料來源
- 實青健管|《高血脂症》衛教圖卡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血脂防治
- 美國心臟協會(AHA):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疾病指南
- 台灣血脂管理共識(2019 版)
- 世界衛生組織(WHO):心血管疾病預防建議

療寮診所作為台北夜診/健康諮詢推薦的診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包括家醫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及營養指導。診所位於雙北交界,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板南線捷運站,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現代人。
◆ 服務項目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家醫科: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
• 健保門診與自費疫苗施打
• 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 聯絡電話:0905-657119 👩⚕️ 劉欣欣護理長 📧 NicoleLiu3C@trulyhealt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