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寮生活館 chitchatLIFE 首頁
療寮生活館 chitchatLIFE 首頁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療寮 About
  • 最新動態 Event 
    • 日本香遊 - 香道體驗
    • 解憂桌遊堂
  • 過往活動 Past 
    • 藝文風尚 Art & Lifestyle
    • 展覽 Exhibition
    • 療癒 & 心靈 Wellness
    • 實體課程 Course
  • 社區營造 Place making 
    • 新北輕騎行
    • 給香港人的國語課
    • 西多士 粵語劇場
    • 守護華江人工濕地
    • 療寮.工作室開放日
    • 《神隱》實境遊戲
  • 場地租借 Venue 
    • 場地租借
    • 共享空間
    • 現場環境
    • 價格方案
    • 平日最新優惠
  • 部落格 Blog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 …  
    • 首頁
    • 關於療寮 About
    • 最新動態 Event 
      • 日本香遊 - 香道體驗
      • 解憂桌遊堂
    • 過往活動 Past 
      • 藝文風尚 Art & Lifestyle
      • 展覽 Exhibition
      • 療癒 & 心靈 Wellness
      • 實體課程 Course
    • 社區營造 Place making 
      • 新北輕騎行
      • 給香港人的國語課
      • 西多士 粵語劇場
      • 守護華江人工濕地
      • 療寮.工作室開放日
      • 《神隱》實境遊戲
    • 場地租借 Venue 
      • 場地租借
      • 共享空間
      • 現場環境
      • 價格方案
      • 平日最新優惠
    • 部落格 Blog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 登錄
預約
療寮生活館 chitchatLIFE 首頁
療寮生活館 chitchatLIFE 首頁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療寮 About
  • 最新動態 Event 
    • 日本香遊 - 香道體驗
    • 解憂桌遊堂
  • 過往活動 Past 
    • 藝文風尚 Art & Lifestyle
    • 展覽 Exhibition
    • 療癒 & 心靈 Wellness
    • 實體課程 Course
  • 社區營造 Place making 
    • 新北輕騎行
    • 給香港人的國語課
    • 西多士 粵語劇場
    • 守護華江人工濕地
    • 療寮.工作室開放日
    • 《神隱》實境遊戲
  • 場地租借 Venue 
    • 場地租借
    • 共享空間
    • 現場環境
    • 價格方案
    • 平日最新優惠
  • 部落格 Blog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 …  
    • 首頁
    • 關於療寮 About
    • 最新動態 Event 
      • 日本香遊 - 香道體驗
      • 解憂桌遊堂
    • 過往活動 Past 
      • 藝文風尚 Art & Lifestyle
      • 展覽 Exhibition
      • 療癒 & 心靈 Wellness
      • 實體課程 Course
    • 社區營造 Place making 
      • 新北輕騎行
      • 給香港人的國語課
      • 西多士 粵語劇場
      • 守護華江人工濕地
      • 療寮.工作室開放日
      • 《神隱》實境遊戲
    • 場地租借 Venue 
      • 場地租借
      • 共享空間
      • 現場環境
      • 價格方案
      • 平日最新優惠
    • 部落格 Blog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 登錄
預約
療寮生活館 chitchatLIFE 首頁

韓國人迷戀的「台灣感性」,為什麼在地人卻不買單?

一場意外的文化對話。

· 身心靈,藝文手記,Podcast - 三杯半
韓國人迷戀的「台灣感性」,為什麼在地人卻不買單?|三杯半 Podcast

文:KB一樹@三杯半Podcast

夜市的霓虹燈閃爍,機車在巷弄間穿梭,鐵窗花在夕陽下投下斑駁影子——這些台灣的日常風景,2025年卻在韓國社群媒體上化身「台灣感性」(대만감성),成為全球年輕人追捧的審美風潮。

韓國網友用復古濾鏡拍下台北老街,讚嘆這是「療癒的詩意」;但許多台灣人卻搖頭,覺得這不過是外來者的浪漫濾鏡,掩蓋了生活的雜亂與不便。這場正反意見的碰撞,不是二元性的對立,而是兩地文化對話的起點。就像是一場意外的火花,點燃我們對台灣文化的重新思考。

|從「醜」到「美」|

韓國遊客在萬華的舊公寓前按下快門,照片加個暖色濾鏡,瞬間登上Instagram熱門,標籤#台灣感性。他們看見的是鬆弛的生活氣息,是一種逃離首爾快節奏的療癒。

但對本地人來說,這些場景可能是「亂七八糟」:鐵窗花是防盜的實用設計,巷弄的機車堆是交通麻煩。為什麼同一個畫面,有人看到美,有人看到醜?

審美是主觀的,來自觀者的心境與背景。

心理學中的「熟悉性偏誤」告訴我們,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會讓人對它的美感麻木,只看到問題。台灣人每天經過夜市,可能只聽到噪音;韓國人卻被攤販的叫賣聲吸引,覺得那是「人味」。美學上,這叫「情感投射」:韓國人將對簡單生活的渴望,投射到台灣街頭,於是雜亂變成詩意。

這種碰撞的啟發在於:我們不妨著換個角度看家園。美學概念「陌生化」鼓勵我們像外人一樣,重新觀察熟悉的事物。下次走進夜市,試著留意燈光的暖色調,或攤販與客人的笑聲——這些細節或許藏著被忽略的美。

更重要的是,這提醒我們避免文化偏見:外人眼中的浪漫可能過分簡化,但在地人的批評也可能低估了自家文化的獨特。從兩者碰撞中,我們學會用更開放的心,欣賞世界的多面性。

|從「自卑」到「自信」|

這場碰撞的第二個啟發,是關於文化認同的反思。許多台灣人反對「台灣感性」,因為覺得它美化了「落後」。

老舊公寓不是復古,而是都市發展的缺憾;夜市的喧鬧一點也不浪漫,而是吵雜。這背後,是全球化下的文化自卑感:我們常拿台灣跟東京、首爾比較,覺得台灣街頭「不夠現代」。有網民直言:「韓國人說我們有感性,我只覺得我們的都市計畫一團糟。」

但外來者的讚美,卻像一面鏡子,照出台灣文化的另一面。他們說,台灣的巷弄充滿「人情味」,讓人想起被現代化沖淡的城市溫度。這提醒我們:文化認同不是單向的,而是內外對話的結果。韓國人看到台灣的多元,從原住民的自然精神、日治時期的建築痕跡、到漢文化的包容力,這些正是台灣的獨特資產。羡慕別人的現代化之際,不妨也珍惜屬於我城的故事。

|從「碰撞」到「融合」|

這股風潮還揭示了全球化如何讓文化流動。韓國的K-pop和社群媒體,將台灣的日常包裝成「感性」風潮:NewJeans的MV在台北天橋取景,引發粉絲來台朝聖。但在地人反擊,認為這是「異國凝視」,把台灣簡化成復古佈景板,讓人忽略了「復古」背後的代價:房價高漲、巷弄擁擠等的現實問題,正在承受著的在地人可無法欣賞箇中有多「美」。

但這種「你欣賞我們的痛的矛盾」,真的毫無價值嗎?

外來者帶來新視角,讓我們重新發現家園的魅力;在地人的吐槽,則讓外人看到真實的台灣。這碰撞創造了「文化混合」的機會:韓國的濾鏡美學與台灣的日常,交織出新故事。就像文化評論家提到的,當外來目光與在地聲音對話時,文化產業能找到新方向——不是一味迎合市場,而是平衡浪漫與現實。

|感性的力量|

在這場「台灣感性」的正反碰撞中,我們不只是辯論美醜,而是觸碰了更深的本源:我們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城市?是首爾般的整齊現代,還是保留巷弄裡那份不規則的溫暖?是追求無暇的進步,還是擁抱鐵窗花下斑駁的記憶?

歸根究底,這風潮像一陣微風,吹散了我們對家園的慣性視野,讓我們自問:在全球化浪潮中,台灣的城市該如何平衡新與舊?讓夜市的喧鬧不只是噪音,而是人與人連結的節奏;讓老舊公寓不只是待拆的遺跡,而是故事的載體。

|美在觀者眼中 感性在心裡綻放|

「台灣感性」的爭議,反映了主觀審美與文化脈絡的碰撞。對外來者來說,它是療癒的濾鏡,捕捉了台灣日常的溫柔與真實;對在地人來說,它可能是熟悉到麻木的「醜」,甚至是被浪漫化的假象。這種反差提醒我們:美從來不是單一的,而是由觀者的心境、背景和期待共同塑造。

對在地人來說,或許可以試著借用外來者的眼睛,重新發現日常的詩意;對外來者來說,也該意識到濾鏡背後的真實生活。最終,「台灣感性」不只是韓國網友的濾鏡,也不只是台灣人的日常,而是一場跨越文化的對話,讓我們學會在平凡中找到不凡,在熟悉中看見溫柔。

__

📍 IG|@threeandahalf_podcast

📩 合作邀約|三杯半製作團隊

Spotfity 收聽
Apple Podcast 收聽
我所看見的未來——打開末日地圖:末日敘事為何迷人?|三杯半 Podcast

《三杯半》Three and a Half

|節目簡介|

一杯咖啡、一杯茶、一杯水,還有半杯靈感?三個人坐在桌邊,就成了一集 podcast 的開始。

《三杯半》是一檔在深夜播出的慢節奏談話節目。我們像在一間燈光昏黃的小酒館,用聲音細細泡出一杯夜裡的對話。從日常觀察到社會現象,從人際互動到數位焦慮,我們聊關係、聊文化、聊情感,輕聲問出那些藏在生活縫隙裡的大哉問。

|成員介紹|

ANNA|皮拉提斯老師・催眠療癒師

從外商職涯轉身,走入身心整合領域。專注於透過肢體運動與潛意識對話,協助學生回到內在節奏。她的課堂像一段溫柔的覺察旅程,帶人聽見身體的語言,也讓心靈找到棲息之所。她相信真正的療癒,是在被好好感受與陪伴中慢慢發生的。

小樹|勞工健康服務醫師・香氣旅人

曾在白色巨塔中臨床行醫,後轉入第一線職場,專注勞工健康服務與職業病預防。日常穿梭於工廠、辦公室、物流倉間,傾聽身體訊號與職場壓力。也是一位氣味愛好者,熱愛尋訪香鋪與寺院,相信健康不只是數據,更是人與環境的和諧關係。

KB 一樹|專欄作者・美術編輯・創作人

藝文記者、出版編輯、創意工作者。涉足農耕、策展、設計、社區營造與深度旅遊等領域,擅長將文化敘事轉化為具象經驗。創立和風生活誌「青葉文学部」,並活躍於展覽企劃、桌遊設計與在地文化推廣。

📌 更多資訊請見:

Website|IG|三杯半 Podcast

訂閱
上一篇
約好了時間,為什麼不要早到?社會禮儀的「黃金時間」
下一篇
《七大奇蹟:時空之書》多人策略遊戲|8/29 板橋登場!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