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反式脂肪|偶爾想吃甜食,也該知道它對身體做了什麼?
認識反式脂肪|偶爾想吃甜食,也該知道它對身體做了什麼?
健康知識一次看懂!
每次午休走進便利商店,眼前那層層疊疊的甜甜圈、可頌、餅乾是不是也在對你招手?
「我今天真的累了,吃一個應該沒關係吧?」
這句話,我們在診間聽過太多次。
身為臨場健康服務顧問,我們其實完全理解那種「想被甜食安撫」的心情。但如果這份慰藉裡藏著一種叫做 反式脂肪 的東西,它可能悄悄地讓我們的血管變得不那麼堅強。
🍟 反式脂肪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多食物都有它?
反式脂肪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但它的存在方式有兩種:
一.人工反式脂肪
這是食品工業的產物。當植物油被「氫化」後,就能變得半固態、不容易壞,也更能炸出酥脆口感。
👉 所以你在炸雞排、可頌、奶油餅乾裡,都可能遇見它。
二.
天然反式脂肪
存在於牛、羊等反芻動物的乳品與肉中,含量非常低,幾乎不會造成危害。
👉 牛奶、起司、羊肉裡都有,但量少得讓人放心。
📌 為什麼它會對心血管造成負擔?
你可以把血管想像成一條河流。反式脂肪就像一種會讓河水變濁、流速變慢的「沉積物」——它提高壞膽固醇(LDL)、降低好膽固醇(HDL),長期累積,河道就會越來越窄,甚至堵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每天的反式脂肪攝取量 不應超過總熱量的 1%。以一位每天攝取 2000 大卡的成年人來說,那大約就是——不能超過 2 公克。(換句話說,一包洋芋片或一塊蛋塔,可能就已經快到上限。)
互動小測驗:你能辨識出哪些食物含反式脂肪嗎?
📌 看看你的美食雷達有多敏銳!
🧁 那到底哪些食物最容易中招?
我們日常的「快樂食物」幾乎都榜上有名:
- 油炸類:薯條、甜甜圈、鹽酥雞、炸臭豆腐
- 烘焙類:餅乾、泡芙、鬆餅、起司蛋糕
- 酥皮類:蛋塔、鳳梨酥、可頌
- 奶製品類:人造奶油、奶精、冰淇淋、奶油球
💡 「標示 0 反式脂肪」≠ 完全沒有!
依照法規,每 100g 含量少於 0.3g 就能標示為 0。
要更準確地判斷,記得打開成分表,看有沒有出現:
「氫化植物油」、「半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 等字樣。
☕ 一定要完全戒掉嗎?
說實話,不用。我們都知道,飲食的現實跟健康理想之間,永遠有一段距離。所以比起「完全不吃」,我更希望你學會:
- 減少「每天」的出現頻率,改成「偶爾」
- 餐後搭配蔬菜或水果,幫助脂肪代謝
- 多選擇使用「未氫化油」的產品
- 喜歡烘焙?可以用植物油、酪梨油、葵花油取代奶油
健康不是禁止快樂,而是找到讓快樂與身體和平共處的方法。
🌿 給愛吃也愛健康的你
我總是跟患者說:「懂吃,比戒吃重要。」
我們可以繼續享受那杯奶茶、那顆鳳梨酥、那塊鬆餅,
只是多一點意識:今天我吃的油,是不是該讓身體喘口氣?
健康不該是懲罰,而是一種選擇。
選擇對自己好一點的甜。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 資料來源
- 實青衛教資料 -《認識反式脂肪》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Trans Fat
-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反式脂肪酸與疾病的關係〉

療寮診所作為台北夜診/健康諮詢推薦的診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包括家醫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及營養指導。診所位於雙北交界,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板南線捷運站,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現代人。
◆ 服務項目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家醫科: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
• 健保門診與自費疫苗施打
• 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 聯絡電話:0905-657119 👩⚕️ 劉欣欣護理長 📧 NicoleLiu3C@trulyhealth.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