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 2025|明明沒吃甜食,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世界糖尿病日 2025|明明沒吃甜食,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健康知識一次看懂!

每年的 11月14日 是「世界糖尿病日」,這不只是醫療圈的一個日子,更是你我都該重新檢視生活方式的機會。糖尿病,看似離你我很遠,實則近在咫尺。
許多人在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甚至是糖尿病時,都會驚訝地問:「我明明沒有吃很多甜食啊,為什麼會得糖尿病?」答案往往藏在你每天吃的主食與飲料裡。
低GI飲食是什麼?
當我們吃下一碗白飯、一塊吐司、或一杯含糖飲料,這些碳水化合物會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中,導致血糖上升。升得快、升得猛,就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時間久了,胰島素會「疲乏」,形成胰島素阻抗,這就是糖尿病的前奏。
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正是一個用來衡量食物使血糖升高速度的指標。
- 高GI食物(≥70):讓血糖像坐電梯直衝天花板,例如:白飯、白麵包、糖果、甜飲料
- 中GI食物(56–69):對血糖影響中等,如:南瓜、白馬鈴薯、部分水果
- 低GI食物(≤55):讓血糖穩穩地「走樓梯」,像:糙米、地瓜、燕麥、全麥吐司
低GI飲食的重點不是要你戒掉所有碳水化合物,而是選擇讓血糖慢慢上升、溫和反應的好碳水。
血糖控制的生活落差
你可能會問:「我平常也沒亂吃東西啊,怎麼血糖還是不穩?」以下是最常見的幾個「看似無害,實則陷阱」的飲食行為:
1. 天天白飯不換主食
白飯是台灣餐桌的主角,但GI值高達 85,讓血糖迅速升高。建議可用糙米、燕麥、地瓜等高纖低GI主食替代部分白飯。
2. 把蔬菜當配角,而非主角
蔬菜中的膳食纖維能減緩醣類吸收,是天然的「血糖緩衝墊」。建議每餐至少半盤蔬菜,以深綠、紅、橘、紫等多色蔬菜搭配最理想。
3. 沒有蛋白質就開吃
優質蛋白(如魚、豆腐、蛋、雞胸肉)能讓消化速度放慢,延緩血糖上升。建議每餐都要搭配蛋白質,並將主食放在最後吃,效果更佳。
4. 飲料看起來無糖,其實藏糖多多
「無糖果汁」、「含水果丁的茶」、「加了椰果的水」……這些都可能是隱藏版高糖陷阱。真正穩定血糖的飲料選擇其實很單純:白開水、無糖茶。
四、互動小測驗:你的餐盤健康嗎?
📌 小小自我檢核一下,你中了幾項呢?
液體糖:你喝進去的比你想像還多
台灣手搖飲文化發達,根據國健署調查,超過 80% 的青少年與年輕人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不少人甚至天天一杯。這些飲料雖然甜得開心,卻會讓血糖飆升得飛快,對胰島造成沉重負擔。
🚫 這些飲料最容易讓血糖失控:
- 全糖珍奶(含糖量約12顆方糖)
- 果汁(即便標示「純天然」仍含高果糖)
- 運動飲料、能量飲(高糖、高鈉)
- 含糖咖啡、奶茶(雙重熱量炸彈)
✅ 更聰明的替代選擇:
- 白開水:最天然、最穩定的飲品
- 無糖茶:綠茶、烏龍茶、花草茶,還有抗氧化效果
- 氣泡水+檸檬片/薄荷葉:口感升級又無負擔
- 偶爾代糖飲料可以,但不能天天喝
📌 小提醒:代糖不是萬靈丹
現在市面上不少人會選擇使用「代糖」產品(例如赤藻糖醇、阿斯巴甜、甜菊糖等)來避免升糖。
雖然這些代糖對血糖影響相對小,但:
- 有些代糖會引起腸胃不適,尤其是赤藻糖醇
- 新研究也指出,代糖攝取過多可能與心血管風險有潛在關聯
結論很簡單:偶爾喝OK,但不能當水喝!

「世界糖尿病日」的意義
這一天的存在,不是要讓人害怕甜食,而是希望提醒大家:血糖失控不是命運,而是選擇的累積。你每天的飲食,都在投資自己的健康。選對主食、搭配蔬菜、控制糖分攝取,這些日常小細節,就是避免成為糖尿病候選人的最強武器。
即使你目前血糖正常,也別掉以輕心。糖尿病前期往往無明顯症狀,一旦發現指數異常,可能就已進展多年。與其到時候追悔莫及,不如今天就從調整你的餐桌開始。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 資料來源
- 實青衛教資料 -《實青衛教資料 -《糖識能UP!健康生活從減糖開始》
- 》
- 衛生福利部|掌握控糖5要訣
-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如何挑選食用油?
- 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低GI飲食小技巧
- Nature Medicine|赤藻糖醇與心血管風險研究

療寮診所作為台北夜診/健康諮詢推薦的診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包括家醫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及營養指導。診所位於雙北交界,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板南線捷運站,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現代人。
◆ 服務項目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家醫科: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
• 健保門診與自費疫苗施打
• 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 聯絡電話:0905-657119 👩⚕️ 劉欣欣護理長 📧 NicoleLiu3C@trulyhealt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