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下篇】免廢二手市集,如何成為了一個世代對話平台?
【活動花絮.下篇】免廢二手市集,如何成為了一個世代對話平台?
跨世代的遊樂場。

在上週末的江子翠,「年末免廢市集」帶來了不只是資源共享的實踐,還意外成為一個跨代互動的平台。從年幼的小孩到行動稍顯緩慢的長者,大家彷彿置身於一個跨世代的遊樂場,彼此以真誠的笑容與善意交換著故事與物品,體現了現代都市少見的溫情互動。

物品的溝通、情感的流轉
活動當天,有父母和小孩並坐在一張舊式榻榻米上,手中拿著書本與桌遊,安靜地各自閱讀。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禁聯想到日本「共享圖書館*」的模式,鄰里居民可以自由借閱書籍或分享心得,從中建立社區的新型態關係網絡。
活動現場不僅有攤位間的物品流轉,更有家庭成員間的教育與情感交流。一位媽媽牽著兒子的手,在攤位間耐心挑選物品,最後兒子拿著一款舊式文具笑得合不攏嘴。媽媽說:「這東西我小時候也用過,沒想到現在可以和孩子一起再一次感受它的樂趣。」這是一種難得的親子時光,在市集的環境中變得自然又純粹。

圖片來源:だいかい文庫
註1*:「DAIKAI文庫」(だいかい文庫)
日本兵庫縣一間共享型圖書館,2020年由醫護人員、設計師及攝影師共同創立。設有「一格書櫃」計畫,讓人以每月2,400日圓的費用租借一個書櫃,成為圖書館的合作夥伴。

另一邊,一位攤主分享自己保存多年的手作擺飾,向前來參觀的孩子們解說其設計靈感,甚至教他們如何細心保養,讓物品的價值得以延續。這樣的互動不僅在物品間建立連結,更讓參與的孩子潛移默化地學會了珍惜與修復的價值。
市集中的「共享」精神不僅限於家庭內部,也延伸至陌生人之間。參與者們在攤位前交換物品的同時,彼此分享生活故事與使用心得。一位社區居民表示:「原本只是想來看看,但沒想到在這裡認識了不少鄰居!還聽到了許多動人的物品故事,這是平時在家中網購無法感受到的。」

跨代對話:從挖寶到永續教育
市集中最動人的一幕,來自於不同世代的互動。小朋友在扭蛋機前興奮地挑選玩具,而一旁的父母則微笑著講述自己小時候的遊戲記憶。一對母女在二手書攤位前駐足,媽媽向孩子解釋「惜物」的意義。這種對話的發生,讓市集成為了跨代教育的場域。通過親身參與,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資源共享的重要性,也在父母的指引下認識到永續生活的價值。

「年末免廢市集」也讓我們思考:是否有可能透過更簡單、更直接的方式,打破金錢交易的框架?例如,市集中一些攤主跟參與者自發進行「技能交換」,有人教孩子如何清潔、修復舊物,有人則分享食物保存的小技巧,這些交流讓整個活動超越了物品本身的價值,成為知識與文化的傳遞平台。
國際間的成功案例也為這樣的模式提供了靈感。荷蘭的「修復咖啡館」(Repair Café*)強調「修而不棄」的理念,讓鄰里居民以志願合作的方式,修復物品並延續其生命週期。這樣的共修過程,不僅強化了鄰里間的信任,也讓參與者重新審視消費文化下被忽視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Trouw
註2*:「修理咖啡館」(Repair Café)起源於荷蘭,由 Martine Postma 在 2009 年於阿姆斯特丹創立,目的是鼓勵人們修理壞掉的物品,減少浪費並促進社區互動。

跨代對話:鄰里的互助網絡
活動中,還有許多陌生人之間的美好互動。一位年輕人帶來家中閒置的餐具,換回了一位長者贈送的兒童衣物;另一位攤主熱情地介紹蒐集回來的娃娃珍藏,吸引了不少跟居民、小孩駐足交流。這些對話與分享,讓原本陌生的鄰里之間建立了連結。
「跨代遊樂場」這個比喻,不僅體現在活動中的年齡多樣性,更反映出市集的潛在價值——成為一個跨代對話的觸媒。

有父母分享:「帶孩子來這裡,主要是希望他能從小明白分享與珍惜的意義,而不是一味追求新東西。」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正是現代家庭中迫切需要的價值引導。
此外,這場活動也讓許多弱勢社群感受到了社區的支持。例如,「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之溫心小舖」的攤位,不僅提供了工作坊學員實習的機會,還讓參與者瞭解到二手物品對支持弱勢群體的意義。在這樣的氛圍中,市集成為了更多元的社會對話場域。

延續免廢精神:我們學到了什麼?
免廢市集的成功,不僅僅在於物品的再利用,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我們對生活方式的反思:
- 惜物與修復:從分享和修復中學會珍惜物品,減少浪費。
- 跨代對話:為不同世代提供交流平台,讓教育與文化傳承自然發生。
- 鄰里連結:透過活動加強社區網絡,讓彼此不再是冷漠的陌生人。
- 資源共享:展示了非金錢交易的可能性,以物易物或技能交換的形式,讓資源更有效地流通。

攤主心聲:首次參與 樂見善的循環
在這次年末免廢市集的活動中,有一位攤主分享了自己的體會。來自新莊的HUI提到,這次活動的初衷對她來說很簡單,就是整理家中不再需要的物品,讓它們有機會被其他人使用,而不是繼續堆積在角落裡。
攤位開張後,她發現那些曾經「被遺忘的物品」其實還是很受歡迎。不論是挑中書籍的孩子、對生活小物感興趣的年輕人,還是帶著好奇心來參觀的鄰居,大家總能從這些物品中找到自己的喜好,讓她覺得這些物品之於有緣的新主人們,好像又重新有了它的意義及價值。

她還提到,透過這次活動,不僅整理了家裡的物品,也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消費習慣,以後自己會更加慎重地選擇購買物品,避免讓家裡再堆滿那些看似適合,但「其實並非真的需要、或者也不適用」的東西。
對她來說,參與免廢二手市集不僅僅是物品的流通,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實踐:試著學習及練習「斷捨離」並讓這個「斷捨離」變得更有意義。也在這次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滿足感、體會與人分享的快樂。

分享與永續的「社區實驗」
從江子翠的「免廢市集」開始,我們看見了一個社區如何透過簡單的共享活動,開啟跨代對話與資源再利用的可能性。這樣的活動規模或許並不大,但它釋放出的善意循環、啟發卻足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我們期待有更多人參與其中,為這個小角落注入更多的溫暖與活力!
延伸閱讀:
- 【活動花絮.上篇】從免費到免廢:二手市集在江子翠
免廢市集是什麼?淺談免費市集(Free Market)
精彩活動相片回顧
















活動資訊
- 日期:2025 年 1 月 18 日(星期六)
- 時間:下午 1:00 至 5:00
- 地點:療寮生活館(新北市江子翠捷運站)
- 費用:免費入場
#舊物市集 #江子翠 #社區營造 #免廢市集 #療寮生活館 #ZeroWasteMarket #舊物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