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健康吃】粽子怎麼選、怎麼吃?營養師這樣建議!
【端午節健康吃】粽子怎麼選、怎麼吃?營養師這樣建議!
陪「新手爸媽」一起走過這段路。
端午佳節粽飄香,但熱量也驚人?
端午節是台灣傳統重要節日之一,除了有划龍舟、掛艾草、喝雄黃等習俗,吃粽子更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重頭戲。但你知道嗎?一顆粽子熱量就可能高達 500 到 800 大卡,等於吃下兩碗白飯外加一份滷肉!
現代人多數飲食已經偏油、偏鹹,加上端午節常吃的「北部粽」、「南部粽」或「鹼粽」等,包料豐富但也暗藏高油脂、高熱量、高鈉陷阱。本篇就帶你認識粽子的營養陷阱,並學會聰明吃粽的健康原則,讓你端午節過得開心又無負擔!
常見粽子熱量比一比
以下為常見粽子的熱量參考:
- 🟫 北部粽(炒過糯米再包餡):約 550~650 大卡
- 🟩 南部粽(以水煮方式製作):約 450~550 大卡
- 🟨 客家粽(內含油蔥、花生、肥肉等):熱量更高,約 700 大卡起跳
- 🟨 鹼粽(無包餡,常沾糖或蜂蜜吃):約 200 大卡,但搭配糖分會再增加
📌 一般成年人每日建議總熱量攝取為 1800~2200 大卡,吃兩顆粽子就快達標!
粽子常見的健康陷阱
1. 高油脂、高熱量
傳統粽子多加入五花肉、花生、蛋黃、油飯等高油脂食材,烹調方式若是先炒再蒸,會進一步增加油量。
2. 高鈉
醬油、香菇、滷肉、鹹蛋等餡料含鈉量高,容易導致水腫與血壓上升。
3. 少蔬果、膳食纖維不足
粽子本身是澱粉與肉類為主,較少青菜與水果,容易影響腸道蠕動,造成便秘。
健康吃粽這樣做
雖然粽子是應景美食,但其實只要搭配得宜,也可以吃得健康又無負擔!
✅ 當正餐吃,不當點心
粽子的熱量不低,應該取代一餐正餐來吃,而非三餐外額外加碼。
✅ 搭配蔬菜與水果
吃粽子時搭配一碗燙青菜或生菜沙拉,再加一份水果,增加膳食纖維與營養平衡,有助消化又能減輕負擔。
✅ 少醬料,降低鈉含量
避免再沾甜辣醬或醬油膏等高鈉醬料,建議以原味為主,或少量沾食即可。
✅ 選擇瘦肉或蔬食粽
若自行製作或購買可選擇瘦肉、菇類、豆製品為主餡料的粽子,減少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攝取。
✅ 控制份量,不貪多
每次食用 1 顆為宜,避免連吃多顆,造成消化不良或腸胃負擔。
小提醒!腸胃不適者慎選
對於腸胃功能較弱、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來說,粽子的高油、高鈉、高糖特性可能引發不適。建議這類族群應減少食用,或選擇小顆、清爽版粽子,並在醫師或營養師建議下調整攝取頻率與份量。
結語:傳統美食可吃,但要吃得有智慧!
端午節吃粽子,是文化的傳承與家庭的凝聚,但健康仍不能忽視。只要掌握「選對、配對、吃對」三大原則——選擇低脂粽、搭配蔬果、控制份量,就能讓傳統美味不再成為健康負擔。
記住,過節不只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種與自己身體和諧共處的練習。讓我們一起聰明吃粽,過個健康又快樂的端午節吧!
📌 資料來源:
- 實青衛教系列:《端午節》衛教文宣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健康飲食指引與傳統節慶飲食建議
- 台灣營養學會:成人每日營養建議攝取量
- 食藥署食品營養資料庫
- 臨床營養學教材與台灣地區食物熱量表

療寮診所作為台北夜診/健康諮詢推薦的診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包括家醫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及營養指導。診所位於雙北交界,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板南線捷運站,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現代人。
◆ 服務項目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家醫科: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
• 健保門診與自費疫苗施打
• 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 聯絡電話:0905-657119 👩⚕️ 劉欣欣護理長 📧 NicoleLiu3C@trulyhealt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