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緒接管了理智:你認識「情緒劫持」嗎?
當情緒接管了理智:你認識「情緒劫持」嗎?
Emotional Hijack.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本來只是想表達不滿,卻一開口就劈頭大吼,事後懊惱得想挖地洞躲起來;或是在與人爭執時,明明知道對方不是有意冒犯,但情緒一湧上來,還是語氣衝刺、字句傷人。
很多人會說:「我當下就情緒上來了嘛!」
這句話背後,其實隱含了一種心理現象——情緒劫持(Emotional Hijack)。
這不是藉口,也不是個性不好,而是你大腦裡真的發生了一點「小暴動」。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它從哪裡來,跟你我又有什麼關係。

什麼是情緒劫持?
「情緒劫持」這個詞不是嚴格的心理學診斷術語,它比較像是一種社會約定俗成的說法,用來描述人在強烈情緒下「一時失控、無法冷靜思考」的狀態。
但它背後有一個心理學背景:1995 年情緒智商之父 Daniel Goleman 在《Emotional Intelligence》書中提到的「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解釋了人遇到壓力或威脅時,情緒中樞會「跳過理性」主導反應,讓人進入防衛或攻擊模式。
所以雖然「情緒劫持」不是一個臨床用語,卻非常貼切地描述了一種理智被情緒瞬間接管的狀態。

為什麼我們會情緒劫持?
「有感覺」總比「有想法」快一步
當我們感受到某種威脅、壓力或羞辱感,大腦會先「情緒啟動」,接著才來得及「理性思考」。這時候你可能還沒意識到自己生氣了,但手已經握拳,語氣已經提高,語言已經刺人。
這不是你不成熟,而是人類大腦本來就這樣設計。簡單來說:你的大腦,想要保護你,於是讓情緒搶先上場。可是在現代生活裡,「敵人」不再是野獸,而是主管的一句話、伴侶的一個表情、朋友的一則訊息已讀不回。當這些觸發點啟動情緒反應,而我們又沒能及時覺察,就很容易進入「說錯話、做錯事、事後後悔」的迴圈。
情緒劫持長什麼樣?你可能經歷過但沒發現
- 跟家人討論生活安排,語氣突然變得尖銳,因為你覺得被控制;
- 在團隊討論中因為被否定一個點子而臉色沉重,不再發言;
- 被伴侶問起一件小事,突然反應激烈:「你到底想說什麼?你不信任我嗎?」
每一次,你事後冷靜下來,可能都會想:「我幹嘛那樣?」這些,其實都是情緒劫持的小爆發。

情緒劫持也可能來自他人
當對方的情緒掌控了我們的反應
情緒劫持不只會發生在「我自己失控」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在「別人失控,逼我退讓」的互動裡。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為一種「情緒逆襲」,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批評或責任時,選擇用情緒(而非內容)回應,讓對方無法繼續討論原本的議題。
它不見得是刻意操作,而是一種潛意識的防衛機制。面對壓力或羞愧,有些人會直接轉向情緒發洩(委屈、憤怒、哭泣、自責等),以迴避現實壓力。這是一種溝通上的「煙霧彈」,用情緒把焦點從「事」轉移到「人」,最後整場對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處理情緒。
/ 兩性關係
想像這樣一幕:你想和伴侶討論家中開銷失衡的問題,語氣儘量溫和:「我們上個月吃外送有點多,也許可以控制一下?」對方卻立刻情緒反彈:「你是在怪我是不是?我都已經那麼辛苦了,工作累死,回來還要聽你講這些?」
你原本只是想處理家計,結果話題變成:「你是不是不夠體諒我?」接下來不論你怎麼解釋、再怎麼冷靜,情緒已經蓋過理性,對話無法繼續。
這種情緒逆襲,在親密關係裡特別常見。因為親密,情緒更直接,也更容易把對方的提問視為批判,然後用情緒防衛自己,同時也讓對方有罪惡感。
/ 家庭關係
還有一種經典場景,發生在家庭裡:你鼓起勇氣和媽媽說:「我想自己搬出去住了,可能更適合我的生活節奏。」媽媽眼眶一紅,語氣顫抖地回:「我知道你早就嫌棄家裡了,現在是覺得我老了沒用了是不是?我真的很失敗……」
你傻眼。原本只是想好好溝通生活選擇,卻變成媽媽的「自我否定劇場」。這種情緒逆襲最容易出現在原生家庭,尤其是長輩面對子女的獨立選擇時。當人們無法處理失落,就會用自責、委屈來「接管情緒場」,讓子女回頭照顧自己的感覺,而非處理事情本身。
這些時候,我們已經不是被自己的情緒劫持自己,而是被別人的情緒帶走了。

為什麼我們會「情緒逆襲」?
情緒逆襲不是人壞、不是情緒化,更不是情緒勒索。它其實是一種很深的心理本能:當我們覺得自己快承受不了「錯、差、被否定」這些感受時,情緒會本能性地跳出來保護我們的自尊。
只是,這個反應有副作用:它可能讓我們逃過了一次尷尬,但卻失去了深入溝通、一起解決問題的機會。
如何辨識自己「被劫持」的時刻?
- 你原本想說的話沒說完,因為怕對方反應太大;
- 你提出需求後,反而變成那個要道歉的人;
- 你花太多力氣處理對方的感受,卻忽略自己的感受與權益。
這些看似貼心,其實有可能是關係中情緒失衡的結果。不是對方有惡意,而是當我們習慣用「誰情緒大、誰說了算」來互動,就容易讓真正的議題被擱置、真實的需求被犧牲。

那我們該怎麼辦?
除了冷靜自己,也要守住界線
✅ 當你感覺到對方情緒在升溫,而你也開始心跳加快、想要「趕快安撫」時,先深呼吸,對自己說:「他的情緒屬於他,我不需要立刻做出反應。」
✅ 試著溫和但堅定地說:「我知道你有情緒,我願意聽,但我們還是得把這件事討論清楚,這對我們都很重要。」
✅ 練習在對話中停下來思考:「我現在是在處理事情,還是在應付對方的情緒?」這會讓你更有意識地做出選擇,而不是被牽著走。
情緒劫持不是問題,無覺察才是
我們不能也不需要永遠做個情緒冷靜機器人。情緒本來就是我們的一部分。但當情緒頻繁地「搶走主控權」,不論是來自自己,還是來自他人,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判斷、關係與生活品質。
所以,真正的練習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學會辨認情緒來的時刻,然後溫柔但有力地,重新握回方向盤。
如果你曾經懷疑過:「我怎麼又反應這麼大?」或是「為什麼跟某些人對話總是讓我喘不過氣?」
那麼,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希望更認識內心的朋友。
原來,我們可以理解情緒,也可以不被情緒綁架。

(三) 台北夜診/健康諮詢推薦-療寮診所
療寮診所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包括家醫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和營養指導,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我們不僅是診所,更是您的健康夥伴,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與健康促進活動,幫助您放鬆身心,提升生活品質。
◆ 服務項目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位於雙北交界,板南線捷運站步行5分鐘
• 家醫科: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
• 諮詢服務:物理治療、心理諮詢、營養指導
• 健保門診與自費疫苗施打
• 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