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玲老師.板橋作文教室|賞析〈記憶中的稻香國小〉
汪淑玲老師.板橋作文教室|賞析〈記憶中的稻香國小〉
小學校園 定格在夢開始的地方。
記憶中的稻香國小/吳昀樺
隨著清晨第一抹陽光灑下,矇矓的天轉眼換上柔和的青藍。學子的嘆息重如千斤;導師的紅筆三隻備齊;志工的腳程無人能敵,一個村落緩緩地甦醒,圍繞著一作建築而行——稻香國小。
稻香國小就坐落在稻香村裡那條大路上,說小又因參與各種活動小有名聲,說熱鬧也不過三百多人,若說鮮活呢?這裡自然是鮮活的!綠樹植於走廊外,課間抬眼望向窗外,目光穿過熱情的葉片就是沈著的遠山了,不想入夢的午休值得用於細數它深綠衣裳上土色的刺繡。遠景是優雅連綿的山峰,近景便是一片片四季更動的稻田,記得曾擔任留守側門的交通隊,任務內容無非是用角錐排出護送學子通勤的安全路,爾後享受自己的個人時光。
站哨的位置旁就是一片廣闊的稻田。我曾醉於秋季金黃的稻浪,風來吹起的是幾隻前來飽餐的麻雀,與稻子歡欣的歌舞;我曾感嘆冬季只餘桔桿的稻田,風來捲走的是幾片枯葉的滄桑,與蝸牛殼微不可察的碰撞;我曾驚喜於春季養田所種的油菜花海,匆匆報信的是回暖的東風,與花兒再次燦爛的葉瓣;我曾依戀於夏季插秧的稻苗,風來留下的是鏡面波波水紋與白鷺抬頭的張望。此時驅車穿過側門的師長,便能收下我流連自然後猶在的燦笑。
收齊角錐總耽誤一段放學時間,等到與其餘交通隊同學道別,學生們歡快的身影已寥寥無幾,步行回家的路上也不見先前龐大的車流。因家離學校不遠,光是校園圍牆外一條紅白磚混砌的走道就佔了大半路程。走道靠大路一側規律的植著一列台灣欒樹,隨高度遞盛的綠葉則於頭頂上不規則地扶疏著,每逢秋季,樹頂金黃的花蕊只在風來時一展紅顏,抑或是滯於一旁車輛深淺不一的擋風玻璃,悄聲不語地予冰冷的金屬一點鮮活的生機。
恍惚間睜開雙眼,天空已披上一層不薄的黑紗,乘著的汽車窗面乾淨,再也不見曾經的鮮黃燦綠。僅一瞬眨眼,距在稻香沐浴著夏日畢業已然一年,當今於幾次所需重返校園,以無尚小時心中對自然的澎湃,或許是消磨了稚氣的想像,又也許年歲下已無法將學校視得輕鬆。清晨懵懂的甦醒;早上玩味的偷閒;午時清醒的指點;午後貪心的靜賞;放學放慢的跳步,不再有機會經歷的場景卻還是深深的烙在記憶裡,幕幕交替著閃爍。
記得告訴與自然共舞的酣睡,我不曾忘記夢開始的地方。
評語/汪淑玲
童年總有許多值得書寫的題材。昀樺透過「與自然共舞」的獨特視角,剪輯出校園側門的四季變化,不論是稻浪、油菜花海或蝸牛、白鷺鷥等,皆使文章呈現出鮮麗靈動的畫面。
而隨著段落推進至重返校園,回憶湧現,我們終能體會昀樺對童年的眷戀。
於是,當文末將小學校園定格在「夢開始的地方」時,相信也在讀者心中激起共鳴的水花!不俗的取材、用心的布局是本文的特出之處。
文章節錄自:[中學生報](作家觀星站)第63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