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健康養生|小雪:是提醒我們「藏」的時候
24節氣健康養生|小雪:是提醒我們「藏」的時候
天然助眠的美食。
每年11月下旬,當我們還在感嘆秋天怎麼一下就過了,其實已經默默進入「小雪」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通常代表著冬天正式拉開序幕,天氣開始有第一波寒流或濕冷空氣報到,日照減少、濕度降低,氣溫明顯變得「骨頭會冷」。
在中醫觀點中,小雪時節講究「藏」:
❝藏陽氣、藏精氣,為過冬養生打下基礎。❞
而在門診中,我們也觀察到,每逢小雪前後,來看診的病人出現三大狀況明顯增加:
-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氣喘發作)
- 血壓不穩、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
- 免疫力低下,導致反覆疲倦、易生病
❤️ 為什麼小雪節氣,心肺要特別照顧?
1. 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寒冷會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對於有高血壓、心臟病、三高的朋友來說,是個容易「出事」的季節。尤其早晚溫差大,起床太快、外出沒穿好衣服,都有可能誘發血壓飆升、心絞痛,甚至中風。
2. 呼吸道變乾燥,病毒更活躍
冬季空氣乾、濕度低,病毒容易停留在鼻腔、喉嚨,導致感冒、咳嗽、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反覆。特別是長輩與小孩,支氣管本就較脆弱,更要小心日夜溫差大的天氣變化。
🥣 養生從飲食開始:吃對食物,溫補不燥熱
根據中醫「冬令進補」的觀念,小雪時節是補腎氣、養元氣的重要時機。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燒酒雞、羊肉爐這類重口味補品,反而應該選擇溫和高蛋白、營養密度高的食材。
✅ 推薦養生食材:
- 羊肉、牛肉、雞肉、鴨肉:補氣養血、增強體力,適合體虛者少量多次食用
- 雞蛋、豆腐、黃豆製品:蛋白質豐富,搭配蔬菜可維持免疫力
- 黑木耳、紅棗、枸杞:養血益氣,可入湯或燉品使用
- 老薑、蔥白、桂圓:促進血液循環,適合怕冷、手腳冰冷者
💡 小提醒:有高血壓、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的朋友,進補宜清淡、不過量,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 從緩和運動做起
小雪節氣不建議劇烈運動,而是強調「養氣」與「藏陽」,以下為適合大多數民眾的運動建議:
- 晨間散步或快走:溫暖陽光+新鮮空氣,有助提升免疫力與心肺功能
- 簡易拉筋、暖身操: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關節僵硬
- 瑜珈、太極、八段錦:有助調整呼吸與睡眠品質
運動時間建議安排在早上9點到下午3點之間,避開清晨與傍晚最冷的時段,穿著保暖,避免運動後受寒。
🛌 生活作息也要「冬令模式」
睡眠與作息也是養生重點。日照時間減少,人體的褪黑激素分泌時間提早,容易感到昏沉、倦怠,建議配合節氣進行日常調整:
- 晚上提早睡、早上慢起床,順應自然節律
- 多泡腳幫助放鬆入睡,特別適合手腳冰冷的人
- 少熬夜、少吃宵夜,減少對腸胃與自律神經的負擔
以下族群要特別注意!
在這個季節,我們特別提醒以下族群朋友要多加留意:
-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需定時量測血壓、血糖
- 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氣刺激
- 長輩、小孩、免疫力低下者:注意保暖、均衡飲食、規律作息
- 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心悸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不要輕忽冷氣團可能引發的健康警訊。
/ 小雪節氣,是提醒我們「藏」的時候
當氣溫下降,我們不只是加件衣服,更是提醒自己:是時候「為身體儲備能量」了。
吃得溫暖、睡得安穩、動得適度,就是小雪節氣最好的養生方式。從今天開始,跟著節氣過生活,把「養生」變成一種日常,讓冬天不再是疾病的季節,而是健康蓄力的開始。
#小雪節氣 #節氣養生 #冬天保健 #心血管保養 #呼吸道保健 #冬令進補 #食補養身 #家醫科 #療寮診所 #中醫養生觀念
👉 延伸閱讀建議: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療寮診所作為台北夜診/健康諮詢推薦的診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包括家醫科、物理治療、心理諮詢及營養指導。診所位於雙北交界,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板南線捷運站,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現代人。
◆ 服務項目
雙北交界|板橋藝文空間|捷運站步行5分鐘|可容納30人
• 家醫科: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
• 健保門診與自費疫苗施打
• 特設週三夜診,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 聯絡電話:0905-657119 👩⚕️ 劉欣欣護理長 📧 NicoleLiu3C@trulyhealth.com.tw

